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教师风采 >> 正文

科研“追光人” | 张晓东:执着教科研,老将弥坚志

2025年03月28日 12:00 质评中心/教发中心 

在教育的田野上,有这样一位满怀热忱的耕耘者——张晓东教授。多年来,从教研室主任到教授委员会主任,再到电气工程专业带头人,每一步都深深烙印着他不懈追求的坚定足迹。即便年过半百,他仍躬耕教学科研最前线;他的学生如繁星点点,遍布电气工程领域的广阔天空,无论学生们身处何方,面临何种挑战与困惑,他总是那位耐心倾听、细心解答的智者。

undefined

张晓东,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教研室教授,专注于储能、光伏及输变电工程等领域研究。拥有3项发明专利、3本专著。2024年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再创新高,横向合同总额跃升至140万元以上。他的学生在毕业步入职场后,仍频繁回顾他的专著来提升专业技能与深化理论知识。


在储能领域,张晓东教授主持的 “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接入系统分析以及项目设计”项目紧跟行业领域前沿。该项目聚焦于储能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关键应用,深入研究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可行性与稳定性。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与模拟实验,张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接入系统分析,并精心设计出一套高效可靠的储能方案。此项目不仅为储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还为后续储能项目的开展树立了典范,同时也彰显了其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与市场认可。

在项目落地实施中,张晓东教授带领团队日夜钻研。他们秉持着对科研的执着和对行业发展的使命感,不断调整研究方向。最终项目成功地为储能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案。

undefined


在光伏领域,张教授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进展。粤北深燃浈江区新韶镇侯山村18MW分布式光伏项目、武江西河3MW分布式光伏综合利用开发项目以及广东乐昌市易事达200MW/MWh储能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不同规模与应用场景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张教授带领团队深入项目一线,从项目选址、光伏组件选型、系统设计到并网接入,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通过优化光伏系统设计,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有效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为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粤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广泛应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项目不仅助力地方能源结构优化,更为实现 “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undefined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张晓东教授带领团队不畏艰辛,穿梭于粤北的山间田野。他们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沟通协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际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当属屋面阵列式光伏任意形式组合的支持架构结构程序计算。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让粤北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广大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在输变电工程领域,张教授负责指导的 “330kV 张掖甘州平湖二号汇集站输变电工程设计”意义重大。该工程设计涉及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与变电站的优化布局、电气设备选型等关键环节。张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工程经验,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面对西北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艰巨的工程任务,张晓东带领团队不畏艰难险阻,多次实地勘察,深入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状况等。在设计过程中,他反复权衡各种因素,力求达到最优方案。目前该项目通过投标获得设计资格,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审查。

undefined


在临近退休的年纪,张晓东教授仍凭借对科研的挚爱和对行业的担当,屡破技术难关,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动能,以实际行动展现教育工作者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深情投入与积极贡献。


上一条:全国优秀教师丨陈松: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创新与爱的种子 下一条:科研“追光人” | 黄丽霞:扎根学术沃土,坚守三尺讲台

成都工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
成都工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地址:郫都校区: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邮编:611730)

联系电话:028-87992855